English

为“国交”鸣不平

文化时评
1998-09-25 来源:生活时报 刘讯 我有话说

读了9月16日发表于贵报“文化新闻”版的《更下一层楼》一文,为其中的观点所不解。作为一个同样出席了这场音乐会的音乐爱好者,笔者也想发表一点管见。

按照《更》文作者的观点,9月12日国交的音乐会真是“惨不忍睹”。首先陈佐湟“剑拔弩张”;再者,乐队“猛打猛冲”,层次全无,“德八”没有弱奏。作者以“就这样去欧洲?”结尾,告诉人们:这回国交欧洲之行准砸。

笔者对这位论者的评价,实在不敢苟同。贝多芬《费德里奥》序曲是一部辉煌的杰作,充满着豪迈、坚定的精神气质。我和我的一些音乐爱好者朋友一致认为,国交的演奏恰恰忠实地体现了贝多芬作品所固有的强烈的戏剧感、严密的结构感和一气呵成的连贯气势。如果说这就是这位论者所说的“剑拔弩张”的话,那么,这恰恰是演奏贝多芬作品所必须的。事实上,陈佐湟的《费德里奥》序曲非但不是“欢乐喜庆的气氛全无”,而且速度活跃,节奏轻快,层次分明,充满动感。这位论者还说,木管铜管都有问题,“整个乐队的音色都‘炸’”。按照这个论点,如果他听到德奥大师的演奏,那种火热的激情和鲜明强烈的音色对比所喷发出的力量,岂不要把他“炸”个粉碎?

这位不大会欣赏雄浑之美的论者,似乎对纤柔之美情有独钟,他说:“迪图瓦和罗丹刚刚教会我们的队员懂得一点弱奏的精微之处,如今又一风吹了”。也就是说,乐队越演越退步了,陈佐湟也“今不如昔”了。到底为什么,他没说,给读者留下了一个解释不通的莫名其妙。其实,去听这场音乐会的大多数音乐界人士认为,这场音乐会属于陈佐湟最灵感洋溢的音乐会之一,对音乐的处理不无神来之笔。

此文作者曾对陈佐湟和国交给予极高评价,不知最近如何变得如此冲动。字里行间似乎不是一种爱护和客观的态度。正常的文艺评论从主观上讲应尽量做到公正客观。也许“国交”还不够完美,但“国交”的进步确是显而易见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